家人深懷想老布什:永遠馳念他 高興他與妻子“重聚”
“媽, 我恨你!” 當孩子伸手要錢時, 千萬不能這樣做, 否則后悔一輩子!
01
“媽媽,我恨你”
前幾日,在后臺看到一位媽媽的留言:
她的兒子在上大學,前段時間和朋友出去玩,結果沒注意時間就到了深夜。
因為沒有交通工具,他選擇了打車回家,花了78塊。
這位媽媽知道了之后,很生氣,覺得孩子太浪費,花錢大手大腳。
明明可以早點回家,坐公共汽車,卻非要玩到這么晚,她甚至覺得兒子是故意,為了花錢打車。
因為這個事,她和兒子吵了很久。
前不久,他班上的兩位同學到家里串門,聊完天之后,一個同學說想去周圍逛逛。
她兒子當時身無分文,便找到她,希望媽媽能給一點零花錢。
這位母親很不高興,覺得兒子天天想著玩和花錢,便沒有給他。
沒想到兒子這次居然低聲下氣繼續懇求。
她更生氣了,就拿出以前打車的事情來說。
說著說著,兩人吵了起來,兒子居然跟她說:
“我恨你!打車這件事是不是要我死了,你才不說…”
之后,兩位同學覺得不好意思便離開了。
兒子也不愿意跟她說話了,把自己關在房里生悶氣。
這位媽媽不解,自己明明只是想讓孩子學會節儉,怎么就提到要去死了呢?
孩子伸手要錢的情況,幾乎每位父母都遇到過。
很多父母在給孩子錢的時候,總會加上一句:
“你知不知道爸爸媽媽每天上班有多辛苦?
掙錢給你讀書已經很不容易了,你怎么這么不懂事。”
說這句話的原意,是想讓孩子省著點花。
可是我們卻忽略了,這句話可能會給孩子帶來心理壓力。
他們會覺得自己花錢就是對不起父母,自己不應該有要求。
可是如果他們的需求得不到滿足,他們對一件事物的渴望就會更加強烈。
這種強烈的欲望,會在他們日后的生活中,影響他們的選擇和走向。
02
“不給我錢,那你就去死”
表弟小林,已經26歲了,是個不折不扣的骨灰級宅男。
沒有愛好、沒有追求,每天都躺在床上玩手機。
一開始,我以為是他自己的問題。
直到后來從父母口中得知,他之所以變成這樣,很根本的一點也是因為“窮”。
表弟家的環境并不差,在他上中學的時候,當別的孩子都把興趣愛好集中在某一個方面的時候。
他還是幾年如一日地穿著洗到變色的校服,背著一只不知道哪家親戚孩子不要的舊書包。
因為缺乏打扮,手里一分零花錢都沒有,他什么社交活動都不能參加。
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,他也變成了班上最不起眼的人物,成績也不好,只能沉迷在虛擬世界。
工作后,工資卡也放在他媽手里,多花一分錢都要報備,所以成了今天的模樣。
過度在金錢上苛刻孩子,剝削他生活中的快樂,也許可以培養他勤儉節約的好習慣,但也會給他烙上長久無法消除的窮酸氣。
更有甚者,過度經濟拮據還會激發人內心的卑賤和貪婪,扭曲孩子的性格。
讓他們從一個庸俗的角度看待這個世界,對每一分一毫都錙銖必較。
之前看過一條讓人心酸的新聞,一個兒子為了彩禮錢居然逼死了自己的母親。
天津南開區一戶人家的兒子,30多歲準備結婚,父母為了給他買婚房,花光了所有積蓄,還借了三十多萬。
婚期將近,在女方的要求下,兒子又向父母要了六萬塊彩禮錢。
雖然不是很多,但是之前買房子已經花光了所有錢,所以給不了他。
見家里拿不出錢,兒子惱火了,還怪罪母親說“你們這么窮,干嘛還要生下我?”
母親各方借錢無果,心力交瘁之下,哭著說:“兒啊,你這是逼媽媽去死。”
兒子說:“那你就死吧。”
面對兒子的索取無度,母親心灰意冷,從五樓縱身躍下,不治而亡。
兒子對金錢看得比母親的生命還重,這是金錢觀扭曲的結果。
從小給孩子培養正確的花錢觀念,真的很重要。
03
正確的金錢觀,是人生必修課
物極必反,一味壓制孩子的需求并不可取。
最好的辦法是,從小給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。
金錢這一課,必須早點給孩子上,不然將來有一天,社會會給他上,那時候你和孩子恐怕要付出更大的代價。
1、讓孩子了解“錢”
孩子還小的時候,根本不懂“錢”到底代表了什么,僅僅以為是這張紙,能夠換到自己好吃的好玩的。
對于金錢的面額以及代表的價值,他們一無所知。
所以,如果孩子年紀還小,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,讓他們建立對金錢的認知。
可以一起玩過家家游戲,扮演收銀員和顧客.
在購物和結算的過程中,讓孩子知道,他們想要的東西到底值多少錢。
另外,現在市面上關于金錢觀的書籍也很多,父母可以選擇適合孩子當下年齡的書籍,幫助他們了解。
2、通過勞動,讓孩子知道金錢來之不易
讓孩子知道,金錢不是大風刮來的,只有努力奮斗或者付出勞動,才能獲得金錢。
如果不科普,孩子就不知道錢掙得有多困難,不知道自己買一個玩具要付出多少勞動。
孩子花錢大手大腳,一味的責罵他們可能會覺得父母不愛自己,倒不如讓他們自己體會一下掙錢的艱難。
比如,帶著孩子去上一天班,讓他們看看掙錢到底要付出什么。
也可以帶孩子觀察身邊的勞動者,引導他們認識到,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勞動掙錢。
通過這種方式,還能激勵孩子好好學習。
3、培養孩子存錢的習慣
早點給孩子準備一個存錢罐,平時如果有零花錢可以攢下來。
等孩子到了一定年齡的時候,還可以給他們開設銀行賬戶,作為孩子的成長基金。
4、學會做開支計劃,養成良好的習慣
現在很多人沒有記賬的習慣,所以常常對花錢沒有概念。
如果從小就學會記賬,就能知道自己的錢到底花在哪里了,看著賬單,他們自己也會懂得,什么錢該多花,什么錢不該花。
5、給孩子金錢上的安全感
有一些家長為了杜絕孩子大腳大手花錢的壞習慣,于是就在孩子面前“藏富”“哭窮”,但家長一定要適度。
大家想,一個整日看著父母為錢發愁、抱怨的孩子,能專心致志地學習嗎?內心會非常自信嗎?
所以在孩子成年以前,家長要以堅定的語氣告訴孩子:
“爸爸媽媽一定會保證你上學、生活的費用,你不用擔心。但長大了,你就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創造財富。”
這種承諾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。因為當孩子的內心安定了,智能才能得到良好的發揮。
一個人所能擁有的財富是和他的能力、品質匹配的。
如果沒有清晰的價值觀,即使獲得了財富,也會在最終消耗殆盡。
金錢非萬惡之源,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金錢觀才是最重要的。
“金錢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課,是兒童教育的重心,就如同金錢是家庭的重心一樣。”
?作者:優媽:百萬爸媽的育兒顧問,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。精準服務6-18歲孩子的父母群體,向百萬優秀父母輸出正向管教專業內容。生子后全職媽媽,有兩個孩子優優和樂樂。歡迎添加優媽微信youma81,一起聊聊育兒那些問題~來源:優秀父母必讀(ID:jiaoyu22)。
你正在讀的,也是其她媽媽需要的
點亮“在看”,鼓勵一下豆媽
【編輯:花鼓戲】